以现实里力量对比作为行为指南的日本人,不仅对外来的批评和嘲讽极为敏感,即使是对外来的恩惠也极为敏感,因为接受恩惠就意味着己方的示弱和向对方的服从,因而也就增加了受到对方嘲讽、嘲弄的机会。
因此,日本人很少会接受别人的恩惠、也很少授人以恩。对日本人越好、他反而越不自在、越反感,因为这会增加他的人情债,从而触动他敏感的自尊心。对他越冷漠和粗鲁,他反而越舒服;即使在亲情爱情中也不可过于亲昵,对可爱的少女态度冷酷甚至粗野的青年被称为“好”青年、反之就是“坏”青年。
在修行中,越是粗暴的老师就越被认为是最有帮助的。在日本人的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更是要划清界限、不能轻易接受别人好意。
“恩义”最多的社会最后却使得人人躲避恩惠和情义。造成这种日本社会“奇怪”悖论的根源在于:在等级社会里,基于自利原则的“恩义”(恩惠和情义)是通过外部强制力而生效的人际纽带。
它失去了超越狭隘自我之后所产生的真诚性,因而含有在外部强制力逼迫下不得不为之的无奈意味。
如果能够逃避外部强制力的约束,那么“恩义”就将如同敝履一般被弃置。一个随时将“恩义”挂在口头的民族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强烈地拒斥着它,这显现出日本人在外力胁迫下的无奈和人格分裂。
受到各种各样规矩约束的日本人通常被标榜成为"世界上最谦恭、最懂礼貌的民族"。然而并非发自内心的服从也使得他们成为人格最分裂的一群。结语:日本女人往往会愿意为家庭牺牲自己的一切,虽然有些女性在婚后还是愿意出门工作,但是我们不难发现,绝大多数的日本女性是以家庭生活为快乐。当然,每个人都会有劣性,但是对于我们来说,学习日本女人身上的种种优点,才是值得关注的事情。